
以作風破題 以觀念革新 以技術立院
——石油工程研究院主題教育活動紀實
■通訊員 李夢同
自“轉觀念、勇創新、強管理、創一流”主題教育活動啟動以來,石油工程研究院黨委迅速響應、周密部署,緊扣目標任務,立足自身實際,將主題教育與科研生產深度融合。通過抓好理論學習、宣講闡釋、調研討論等環節,以作風破題、以觀念革新、以技術立院,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現代化科研院所建設的強大動能。
作風礪劍破困局 凝聚攻堅向心力
面對扭虧解困的嚴峻形勢,該院黨委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凝聚共識、動員全員,全力吹響攻堅沖鋒號。
黨委班子率先垂范,開展“找短板、明方向、促轉型、助扭虧”專題研討,牢固樹立“大河有水小河滿”的全局意識。緊扣油田公司“1246”發展戰略,聚焦工程院“一部兩中心”職責定位,秉持“工程一小步、油藏一大步”理念,以“技術立院”為使命,深入剖析問題,謀劃破局之策,為全院工作指明方向。
“強作風助扭虧”專題講座成為凝聚力量的重要契機。該院領導班子、技術專家、基層干部近百人齊聚一堂,在重溫“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的石油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引導參會人員深入思考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明確攻堅克難任務,實現“精神賦能”與“作風建設”雙提升。
在實際行動中,該院錨定“技術降本、服務創效”目標,堅持“刀刃向內”,嚴格按照“嚴、實、精”標準把控方案論證流程,杜絕技術“紙上談兵”。深化“服務前移”機制,技術人員扎根井場一線,精準對接區塊痛點;建立“快速響應+全周期跟蹤”服務體系,高效協同破解生產難題,以過硬作風扛起技術保障、效益兜底、創新引領責任,為油田穩產上產筑牢技術屏障。
觀念革新啟新程 構建模式激活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革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石油工程院黨委通過層層開展形勢任務宣講與全員大討論,推動思想解放與行動突圍雙向突破,構建“九種新模式”全面落實公司“九個轉變”要求,為攻堅注入新動能。
“搶灘登陸”新模式打破傳統思維定式,鼓勵科研人員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新技術、新方法;“領航帶飛”新模式強化黨建引領,壓實黨建責任,以高質量黨建推動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同題共答”新模式促進部門間協同合作,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共同攻克難題;“戰場練兵”新模式將科研實踐與生產現場緊密結合,直擊生產痛點,在實戰中提升技術水平;“內保外拓”新模式立足內部保障,積極開拓外部市場,拓展價值空間;“集團作戰”新模式整合跨專業資源,貫通技術壁壘,實現聯合攻關;“全能標兵”新模式注重人才培養,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為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智能管家”新模式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精細管控,提升管理效率;“筑壩蓄洪”新模式強化安全管理,夯實安全根基,保障生產平穩運行。
“九種新模式”相互配合、協同發力,全面激活了工程院的攻堅活力。
技術立院強根基 創新驅動促發展
石油工程研究院聚焦“一部兩中心”職責定位,堅持以“技術立院”,深化創新驅動,圍繞專業融合、技術攻關與服務大局,全力以赴做好工程技術攻關和支撐保障工作。
在專業融合方面,該院打造以中層級專家領銜,二、三級工程師參與的跨專業技術支撐團隊,推動科研支撐從“各自為戰”向“集團作戰”模式轉變。針對鉆井提速、高效壓裂、大修提效等公司重點示范工程,充分發揮團隊優勢,提升方案設計、現場決策和支撐保障水平,為工程順利推進提供堅實技術支持。
在技術攻關領域,該院圍繞鉆完井、試油測試、儲層改造等多個核心領域,設置9項油田公司級科技項目,涵蓋卡堵點攻關、工程工藝創新及新能源探索。其中,卡堵點攻關項目已完成開題論證,并在羊三木油田、板橋油田、埕海一區等多個油田開展水平井含水變化規律及出水主控因素研究,為后續水平井篩管完井先期分艙分段工具優化和堵劑體系優化積累了寶貴數據。
在服務大局上,該院以提產能、降成本為目標,全力支撐建設單位奪油上產。在新華油田高效壓裂工作中,通過建立巖石力學參數模型指導個性化壓裂方案優化,經過多輪工藝優化與參數調整,切實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效益。
在主題教育活動中,石油工程研究院以作風破題凝聚合力,以觀念革新激發活力,以技術立院筑牢根基,實現了思想與行動的雙重突破。下一步,該院將繼續深化主題教育成果,為油田公司盡快走出困局、實現二次創業作出更大貢獻。